●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安宁,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是内蒙古责无旁贷的重大政治责任
●加快推进边境地区建设,要巩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局面,加强国防教育,深化双拥共建,促进军政军民团结,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提升边疆地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需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就要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把模范体现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更好展现内蒙古作为、贡献内蒙古力量。在兴边稳边固边上作模范,需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边疆安宁稳固。
加快推进边境地区建设
领土完整涉及国家的重大核心利益,边境地区是国家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沿阵地。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三北”、地近京畿,内连八省区、外接俄蒙,有36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边境口岸众多,是祖国的“北大门”和首都的“护城河”,战略地位重要,区位特征突出,在国家安全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巩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局面,提高边境防卫管控能力。党政军警民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共同扛起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重大政治责任,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化爱民固边战略,周密组织边境管控,强化边境口岸和社会面管控。做好国防动员、军民融合、人民防空等工作,汇聚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情报互通、资源共享,联防联治、联控联管”的强大合力。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推进“数字边防”“智慧边防”建设,实现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军民融合对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支撑拉动作用,深入实施“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军地一体化建设三年行动,提高沿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和重大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筑牢北疆“钢铁长城”。
加强国防教育,深化双拥共建,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军政军民团结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要坚持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持续建强“党委把方向、政府总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治理、民众为基础”的边防管控体系,以联合党建打造功能型党支部、夯实联防联控和双拥共建基础,大力推行草原110、戍边警务室、蒙古包哨所、红色堡垒户等有效做法,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防。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不断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切实守好“北大门”、建好“护城河”。
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着力解决边境地区人口“空心化”问题。当前,边民人口结构失衡,年轻人口流失严重,留守边境的多为老年人,边境地区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要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扶持边境旗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不断提高沿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和重大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研究出台差异化、精准化补贴政策,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吸引更多人到边境地区置业安居。
着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提升边疆地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需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内蒙古。
健全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要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健全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规范苏木乡镇、嘎查村两级组织运行,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
实施培育发展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工程,完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要注重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发动全社会一起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努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扩大开放公共服务市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健全激励补偿机制等办法,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注重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引导,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推动社会组织明确权责、规范自律、依法自治,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全过程。增强基层干部掌握情况、化解矛盾、服务群众本领,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社区工作者权责清单和薪酬保障机制,激发其干事创业热情。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市域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解决重大矛盾问题的资源能力和统筹能力,是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理层级。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常态化做好应对重大风险的思想准备、法治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质准备,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及时把重大风险防控化解在市域。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物理社会治理与网上虚拟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构建起横向联合、纵向赋权、数字加权的智能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和社会治理各类人才队伍,善于运用先进的理念和专业的方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增强社会治理整体性和协同性,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增强社会治理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
完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信访工作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一头连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要把信访工作放在维护安全稳定的高度统筹谋划,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深化发展“浦江经验”有机结合,探索创造更多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就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办法。要把接访下访作为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载体,完善四级联合接访机制,注重长效、持续用力,不断总结经验做法,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化、常态化。要大力推行信访代办制,把源头治理作为化解信访矛盾的治本之策,树立“有解思维”,由党员、干部定期对群众信访诉求进行摸排,一对一或一对二包联信访群众,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信访代办制成为密切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安宁,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谆谆嘱托、殷殷期望,是内蒙古责无旁贷的重大政治责任。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强边、安边、固边、富边、睦边一体推进,促进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在兴边稳边固边上作模范。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