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数据发布
数说2024乌海市经营主体登记注册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4日 作者:市场监督管理局站点管理员 来源:1 浏览次数:

  2024年,乌海市市场监管局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经营主体登记服务,改革成效明显,经营主体稳步发展。截至2024年11月30日,全市经营主体达63879户,同比增长3.09%。乌海市经营主体活跃度为70.30%,位居自治区第三,较全区平均水平62.12%高8.18个百分点。

  新年伊始,让我们沿着2024时间轴一起回首,用数字“1、2、3、4、5、6”,捕捉登记注册服务改革事件,盘点登记注册政务服务发展“精彩头条”,感受乌海市经营主体登记注册这一年的奋进与成长。

  “一件事改革”。2024年,经营主体登记注册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打通业务系统、强化数据共享,推出“企业准营一件事”“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企业迁移一件事”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目前已全部实现,让工作人员和数据多跑腿,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政务服务跑出民生“加速度”。

  “一件事改革”。2024年,经营主体登记注册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打通业务系统、强化数据共享,推出“企业准营一件事”“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企业迁移一件事”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目前已全部实现,让工作人员和数据多跑腿,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政务服务跑出民生“加速度”。

  实现后,经营主体一次申请就能办结企业登记、印章刻制、银行基本账户、发票申领、社保医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7个事项的设立和变更,一次申请就能办理企业注销登记、税务注销、海关报关单位备案注销、注销社会保险登记、银行账户注销、企业印章6个注销事项。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六合一、一次办”。企业设立实现0.5日办结,企业信息变更、注销登记、迁移办理时限缩减至1个、12个、3个工作日。

  “2分钟”办结,登记注册时间压缩至50分钟,最快审批时间为2分钟。31个登记注册高频事项实现“全区通办”。7个企业开办环节合并为1个。营业执照与食品生产、经营等多个许可事项实现“证照联办”,形成“一套材料、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办理流程。

“286笔业务”,2024年市市场监管局本级办理了286笔登记注册业务,平均每个工作日1.2笔业务。全市市监部门各级登记注册人员共办理9803笔各类经营主体设立、变更、注销业务;

  “二等奖”,登记注册局参加全区市场监管系统经营主体数据分析大赛,从全自治区12个盟市中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二等奖。

  “三年成长计划”。2024年,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年成长计划》。

一是加大“个转企”政策宣传力度,走访个体工商户200多户,发放宣传册4000余份。“个转企”培育入库611户个体工商户,在全市政务大厅设置“个转企”专窗,提供“一站式”服务,2024年实现“个转企”21户。二是认真落实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费用减半政策,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免费用52万元。累计为6441户企业减免印章刻制费用260多万。三是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组织市发改委、税务局等十余家单位共同开展主题为“分类帮扶、激发活力、服务发展”现场宣传活动,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宣传活动272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万余份。发放个体工商户调查问卷,共计534人次访问,269户个体工商户提交调查问卷。召开纾困解难调研座谈会,了解经营主体需求和困难,收集问题建议24条,走访调研7户交通运输、物流、餐饮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了解发展经营困难。

  四是对全市3122户“成长型”和1272“发展型”个体工商户实施分类培育。经自主申报、部门推荐、材料审查、评审认定、公开公示等程序,2024年获“名特优新”认定的个体工商户共187户,涵盖餐饮、批发零售、食品加工、居民服务等行业。其中,“知名”类56户、“特色”类61户、“优质”类50户、“新兴”类20户。

  “4.0营商环境方案”。全面落实《自治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4.0方案)。

一是依托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实现设立、变更、注销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和办事群众在公司或家中就可以完成全类型经营主体的全程电子化登记,自主选择登记方式,无需再向政务大厅提交申请材料,政务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乌海市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网办率提升至95%,乌达区实行100%全流程电子化登记。2024年1-11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8032户,累计4904户企业通过简易注销程序实现注销。二是率先在全区企业开办平台建立标准化住所(经营场所)数据库,实现房屋产权证明、不动产权证书编号、路名等信息在线比对核验。截至目前,乌海市地址数据库入库地址信息304105户,已应用办理7205户,有效杜绝虚假地址出现。三是推行企业机读档案“全市通查”,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身份码”应用,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企业码”应用场景,并将“企业码”应用在食品生产智慧监管及地理标志商标产品溯源环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2021-2023年度“市场准入”指标连续三年位列自治区第一梯队。

  五个角度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提升为民办事水平,局长以审批人员身份,到企业开办窗口为企业进行登记注册,从“走、查、看、听、研”五个方面现场办公,走流程、听民意、解民忧,全面体验办事流程,了解企业办事的难点、堵点,推动政务服务“走新”更“走心”,聘任的行风监督员也参加了活动。截止2024年11月底,全市小微企业18298户,同比增长14.19%。民营经济61505户,同比增长2.96%,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6.28%。

  实施六个帮扶事项,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千企万户结对帮扶”行动。即动员大中型企业帮助个体工商户发展,真正为个体工商户办实事、办好事。主要通过“走访+问卷”的方式,入户实地走访,开始摸底调研,深入推进落实“体检式监管、服务型执法”。结对帮扶主要围绕“技术、资金、金融、法律、管理、平台”帮扶找准企业能帮事项和个体需帮事项,通过协调指导进行结对,建立了“一企+N个”结对关系。到目前,共计调研经营主体1121户,结对企业占摸底调研数的78.64%,结对个体工商户占摸底调研数的109.40%。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