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7日 作者:市场监督管理局站点管理员 来源:1 浏览次数:

    乌海市市场监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现将我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普法机制,增强法治观念。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紧盯任务落实,积极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党组会专题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二是积极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党组会专题研究法制工作1次,党组理论中心组专题学法11次,主要负责人讲法治课2次。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在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开设专版专栏,将重要法律法规同步发布、同步解读。三是加强基础建设,队伍素质水平不断提高。举办干部领导能力提升研讨班、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提升班、行政执法实战演练、年轻干部“双晒”活动。四是围绕重点工作,全面开展普法。将监管职责与普法活动有机结合,利用日常检查、消费维权、专项整治、行政指导、行政约谈,向市场经营者讲解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等方面法律法规规定,让市场经营者知法知责,提高其守法意识。以进社区、进商场、进企业、进学校、进网络等多举措,到重点场所开展疫情防控、市场主体年报、打击传销、扫黑除恶、食品安全、“两品一械”等宣传,将普法依法治理融入执法、日常监管和服务的全过程,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贯彻落实,实现普法工作常态化。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法治市场监管建设推进机制。全年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4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3290余份,发布消费警示53条。

    (二)全面履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一是商事登记便利度持续提升。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改革被确定为自治区试点,实现房屋产权证明、不动产权证书编号、路名等信息在线比对核验、自动上传不动产信息等功能。优化“个转企”登记注册程序,设立专窗和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1户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变更、注销和迁移“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信息变更、注销事项实现“一次申请、六项合办”,办理时限压缩80%;异地迁移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办理时限压缩95%以上。机读档案实现“全市通查”。二是信用助企有力有效。开展个体“蒙信贷”业务,今年以来,已为72户经营主体授信贷款2600万元。推行信用修复网上办理,实行“随申请、随受理、随修复”,探索“承诺容缺”、“承诺免查”等信用修复模式,为1022户失信主体办理信用修复,其中线上修复1019户,网办率达95%以上,居全区前列。三是惠企政策落实有效。拍摄助农广告2期。累计为5633户企业免费刻制印章,减免费用243万元。为“蒙”字标获证企业免费进行产品检测,减免费用2万余元。四是开展诚信建设工程重点领域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工作。为切实做好重点领域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我局在重点领域开展了网络交易、电信诈骗、市场流通领域专项检查,宣传贯彻相关法律法规,采取线上检查和实地核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网络销售商品、服务进行全方位监测排查,2024年以来,共巡查监测网络经营主体2104余户次,网上监测商品服务及相关广告信息2300余条次。未发现存在网络交易违法违规行为;配合公安局开展电信诈骗;对市场流通领域存在的弄虚作假、增加市场主体负担等问题研究制定解决措施,运用信用风险分级管理,以执法监管频次最优化和经营干扰最小化为目标,按照四个等级信用风险设定“双随机”抽查比例,实行“随申请、随受理、随修复”探索“承诺容缺”、“承诺免查”等信用修复模式。截至目前,未发现市场流通领域失信问题。

    (三)深化改革创新,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信用监管逐步加强。引导经营主体按期年报,企业年报率达到94.78%,位列全区第一。对全市16833户经营主体进行信用风险分类,执行差异化监管措施,实现低风险市场主体无事不扰。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查联动机制,有效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的问题。截至目前,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149批次,对经营主体免打扰269次,免打扰率64.35%。二是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制定《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同审查工作指南》全年审查政策文件300余件,修订废止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7件。深入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行动、涉企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查处案件3件,受理投诉2件,为群众挽回损失15万元。三是法治环境日趋包容。落实权责清单制度及动态管理机制,按照要求每年对本部门的权责清单、行政许可清单、行政处罚清单、行政处罚事项清单进行梳理并在门户网站进行了公示。推行“体检式监管、服务型执法”模式,出台具体措施,严格落实“不予处罚”、“不予强制措施”等清单制度,大力推进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工作,对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业态、创新型企业提供宽容制度环境。2024年,办理包容审慎(首违不罚)案件49起,轻微违法减轻处罚案件68件。四是消费环境更加放心。优化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处理程序,不断提高办理处置效率。截至目前,共处理投诉举报2315件,办结率99.96%,调解成功率72.02%。

    (四)健全完善法律规范体系。一是做好立法调研和法律法规修订的征求意见工作。乌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相关文件要求,积极做好各项立法调研和法律法规征求意见工作,按时上报调研总结和征求意见,完成了《乌海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乌海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乌海市住宅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等立法的征求意见工作。二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监督管理。制定印发《乌海市市场监管局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制度》,明确起草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原则、要求、合法性审查内容、负责人集体讨论、发布、备案等具体内容。今年以本局名义印发一份规范性文件,我局对该文件进行了合法性和公平竞争审查三是全面提升重大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根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内蒙古自治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规定,结合市局实际,制定出台了《乌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大行政决策规定。截至目前我局我局无重大行政决策。

    (五)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一是加强行政执法指导,从源头抓起对基层执法单位在执法依据、程序性问题,第一时间给与指导,减少执法错误或者执法不规范的问题,防止或减少执法错误。对社会影响加大的案件进行跟踪、督促。二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通过开展案件评查,对“三项制度”执行情况和自由裁量权的运行情况同时进行检查。截至目前,开展了4次执法检查暨案件评查,共抽取案卷62卷。在评查中,现场进行指导,针对案卷中反映出来的执法难点及薄弱环节进行总结、讨论。通过查阅市场监管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材料,掌握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法治工作和三项制度”推进落实情况。三是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我局制定出台了乌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失职追责、尽职免责实施办法(试行)》要求执法人员依法依规履行市场监管职责,遵循职权法定、权责一致、过罚相当、约束与激励并重、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失职追责、尽职免责。要树立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形象,提升市场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和执法权威。

    (六)守牢安全底线,重点领域监管有力有序。一是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开发应用食刻查食小督等智慧监管小程序,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机APP等形式,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加强实时食品安全管理,目前餐饮环节接入商户2165家,智慧化升级改造58.2%,学校、幼儿园食堂明厨亮灶率达到100%完成食品抽检1780批次,合格率97.87%,食品快速检测完成671批次,合格率100%二是药品领域安全与服务并重。开展疫苗、医疗器械监管、染发类特殊化妆品等15项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右美沙芬口服单方制剂、依托咪酯滥用问题。探索实施医保系统与GSP管理系统合并,在全区率先推广使用药品销售一库化模式,全市444家药店已投入运行。开展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活动。遴选20家零售药店作为定点回收单位,按要求管理回收家庭过期药品,避免过期药品再次流入社会,目前已回收家庭过期药品500余盒(片)。三是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持续加强。开展监督抽查272批次,其中8批次不合格。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督促生产销售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四是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有力管控。扎实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落地,聘请行业专家开展培训11期。开展重点时间节点、电梯安全筑底、城镇燃气、旅游设施、温暖工程相关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特种设备检验工作质量,全年共计检验特种设备7115台(套),定检率为98.49%,位列全区第二。做好LNG气瓶安全监管工作协调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推进西部盟市LNG车用气瓶封闭运行工作。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处案件736件,涉案货值金额83.43万元,罚没款金额314.72万元,移送公安部门案件3件,自治区采纳我局典型案例2件。

    (七)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排查预警,做好本行业、本系统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对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程序及时妥善办理。截至目前,我市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平台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6839起,其中举报259起,投诉2056起、咨询4524起;投诉按时初查率100%,按时办结率99.96%,举报按时核查率99.72%。12315平台公示消费投诉信息2025条,投诉信息公示率96.6%。

    (八)规范和加强行政应诉工作,认真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制度。积极推行负责人依法出庭制度,认真接受人民政府复议监督,履行复议机关复议决定或纠正、完善相关行政行为;支持检察院开展行政诉讼监督、行政公益诉讼,积极主动履行职责或者纠正违法行为;强化舆情监测,认真调查新闻媒体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并依法及时作出处理。组织开展全局干部职工参加旁听庭审。

  二、亮点工作

    探索实施医保系统与GSP管理系统合并,在全区率先推广使用药品销售一库化模式,全市444家药店已投入运行。海南区幼儿园食品安全“6T”管理模式被自治区肯定,正在申报乌海市地方标准。指导乌海市饭店和餐饮行业协会制定《餐饮节约管理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海勃湾区探索建立集中用餐单位大宗食材采购退出机制。积极探索电梯智慧监管新模式,搭建乌海市电梯安全运维智慧平台,推动电梯无纸化维保。推广体检式监管、服务型执法模式,为乌达工业园企业在用特种设备全面安全体检。引入预付资金第三方监管平台防范消费者预付资金风险。

    三、存在问题

        (一)新进人员执法资格难题亟待解决。

   市场监管机构改革后,原有行政编制被大量缩减,新进人员主要以事业编制为主,司法行政部门不予办理行政执法证,严重影响市场监管执法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职业索赔人占用监管执法资源问题突出。

    职业索赔举报及与之相关的舆情事件大幅度增长其滥用举报投诉、信息公开、复议诉讼等权利,严重困扰企业、影响营商环境,大量挤占有限的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亟需各部门联动予以规范治理。

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pdf

                                      乌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11月20日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