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乌海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滨做客乌海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政风行风热线》。解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职能职责和监管工作,对听众关于企业信用监管、消费维权、民生领域违法行为治理等方面的问题予以回应。
以下是访谈内容:
倾听群众声音,架设沟通桥梁,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是4月11号,星期一,欢迎关注收听乌海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为您送出的《政风行风热线》。
今天的上线单位是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来到直播间的嘉宾是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滨
主持人:抓好党建工作是新时代下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市场监管局是如何抓党建并把党建工作贯穿于市场监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推动市场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呢?
嘉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党建是最重要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都没有意义。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党建的各个方面都要从严抓。要抓思想建设、要抓作风建设、要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还要坚决抓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今年,市场监管局要按照乌海市“坚持一个遵循、贯穿一条主线、推进两大任务、实现‘三高’目标”发展思路,推深做实“五化协同、大抓基层”,紧扣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全面做好机关党建工作,以新的思路、新的作风、新的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乌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决定》。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全市严格党的组织生活“1+5”制度,着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开展“北疆党课进行时”、“为事业添彩,为人生添彩”双学双促活动、过“政治生日”等活动。确保每月开展2次集中学习、1次主题党日活动、1次支委会,每季度开展1次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党员大会。及时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目前,我们“双学双促”活动开展了5期,20人上台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践行初心使命,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2021年,市场监管局实施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3个,领导班子成员深入联系点10余次,认领民生事件98件,组织开展“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主题党日10次,开展包联共建文明小区活动26次。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8名困难群众结亲,结合困难群众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帮扶。今年,我们要巩固为民办实事所取得的成果,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执法检查、开展结对帮扶方面做好“功课”,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解决群众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三是持续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党内法规学习”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紧盯“四风”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加强教育提醒,抓好专项检查。3月份,市场监管局党组全面安排部署“聚光亮灯”工程,破解机关党建“灯下黑”工作,紧紧围绕市场监管实际,从工作措施、方法步骤、完成时限等方面进行逐项落实。近日,我们局党组专题研究“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作风建设集中整顿工作。会上传达学习《乌海市“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作风建设集中整顿工作实施方案》,集体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等三项工作部署。
主持人:市场监管局是如何结合职能职责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企工作,取得了哪些实效?今年具体的工作举措有哪些?
嘉宾: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市场监管局始终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021年以来,企业办事便利化程度逐步提升,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一是企业开办更加便捷。登记注册时间压缩至60分钟,开办企业时间压缩至0.5日办结,股权质押等事项已实现立等可取。放开三区市场监管登记注册权限,开办企业实现“全域通办”。打破地区限制,与银川市、石嘴山市实现开办企业“跨省通办”。持续扩大“政银合作”覆盖面,营业执照银行网点代办点增至75个。深入落实“证照分离”改革,直接取消审批748项,审批改备案2206项,告知承诺915项,优化准入服务4604项,共惠及企业2560户。2021年全市市场主体达55405户,同比增长6.67%。全市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达1994.12亿元,同比增长7.25%。二是市场监管效能明显提升。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全年全市各部门内部抽查381次、跨部门联合抽查152次,检查市场主体4240户(次),抽查次数较上年度分别提高85%和375%。着力解决企业信用修复问题,通过各类信用修复手段帮助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137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231户。强化智慧监管,全面推广风险管控系统应用。全年入驻市场主体5448户,监督检查率达61.4%,位列自治区市场监管系统前三。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成效显著。高价值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达0.61件,同比增速位列全区第二。挂牌成立自治区首个旗县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盟毗邻区域”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协作机制。专利案件实现零突破,案件办理数量位列自治区市场监管系统第三。
今年,市场监管局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优化营商环境之“进”,促进市场主体发展之“稳”。
一是深化企业准入改革,持续推进企业开办全链条“掌上办”,完善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减少“近似名称”人工干预。拓展电子证照应用领域。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简易注销改革。积极探索“一单受理”、容缺受理机制;二是完善自治区垂建业务系统,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及时打通数据壁垒;三是巩固和拓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面,监管依法开展列严列异,推进失信联合惩戒,强化信用约束;四是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专利数量的提高。充分发挥三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努力培育我市特色品牌。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五是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后半篇文章,集中开展以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公平竞争等为主要内容的便民利企专项行动。统筹登记注册、信用、价监、知识产权保护、网监、广告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职能,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整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和媒体及社会各界互动起来,形成合力整治的良好氛围。
主持人:市场监管工作涉及百姓生活方方面面,我市“衣食住行”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如何?下一步工作有何安排?
嘉宾:市市场监管局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在2021年开展“衣食住行”领域专项整治工作,集中打击各类违法经营活动。集中查处了未经许可从事餐饮服务、不合格食品添加剂、销售药残超标的畜产品、未经许可从事移动压力容器充装、销售不合格油品等多类违法行为。2021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3291人次,检查各类企业36618家(次),共办理普通程序行政处罚案件202件,涉案货值金额共计49万余元,罚没款金额罚没款245万余元。下一步,我局将着眼于“衣食住行”整治重点,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入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扎实推进“衣食住行”领域市场整治,营造良好消费环境,让人民群众“穿”的称心、“吃”的放心、“住”的舒心、“行”的安心。
主持人:市场监管局在保障民生、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嘉宾:2021年来,全市各级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301件,解决294件,投诉解决率97.6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5万元。积极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紧紧围绕电子商务和电视购物领域、旅游行业、信息消费行业等12个领域,对经营环境、制度规范、商品及服务质量和消费申诉等方面近20项内容进行测评和验收,评选出市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41家,区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33家,助力企业提信心、解难题、增后劲。选择经营服务网点多、实力强、信誉好、与消费者关系密切的大型公用服务企业以及大中型商(市)场、超市推行建立消费争议和解联络工作站。全市联络工作站20多个,和解消费争议1300余起。
今年,结合我市实际和疫情防控要求,市场监管局和市消协联合社会各界开展了“共促消费公平”—2022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在活动中集中开展了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电梯安全、食品安全“守底线 查隐患 保安全”、药械质量安全等10余个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检查经营主体280余户次,对4起违法案件进行了立案查处,对12户经营主体责令限期整改。使用无害化处理的方式,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商品共计120个品种,货值达19万余元。
主持人:市场监管局在疫情常态化监管中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嘉宾:在加强集贸市场监管方面,市场监管局组织三区市场监管局对全市9家集贸市场进行全面排查,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已出动执法人员350余人次,检查集贸市场商户1200余户次,整治乱堆杂物及卫生死角23处,清理店外经营、店外摆放事件20余起。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抓好人员密集场所管理,建立健全从业人员体温检测台账及店面消杀台账、营业商户均每日检测体温,做好室内环境保洁、场所通风消毒工作,督促市场内从业人员及管理者在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提示和纠正顾客正确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严禁在市场内现场宰杀和销售活禽,坚决杜绝市场内经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行为。设立市场服务台、意见箱、投诉电话、复验计量器具、公示栏等设施,固定摊位和店铺做到证照齐全、亮照亮证经营,着力为消费者构造和谐、有序的消费环境。
在食品生产环节,对进口冷链食品生产加工单位下发《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及《消毒技术指南》。要求进口冷链食品使用单位必须严格落实“三专”、“四证”以及“蒙冷链”使用,严格监督食品加工企业、小作坊做好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产品、环境核酸检测,全面落实经营场所的区域划分和全面消毒工作,实行“绿码”上岗制,执行对进口冷链食品进货进行24小时内报备,按照“逢进必查、逢进必检”要求,严查各类进口冷链食品,严控源头流入。强化追溯和索证索票落实,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进口冷链食品管理有序、追溯有源。
在食品流通环节,强化冷链监管,全面推广应用“蒙冷链”追溯平台,从线下监管的工作方法,向线上全程追溯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全链条闭环监管。目前,“蒙冷链”共入驻市场主体304户,发码量1076。批发市场2个,海勃湾区金裕市场建档率100%,海勃湾区新天地市场建档率100%。零售市场3个,乌达区万丰集贸市场建档率24.36%,乌海市广源集贸市场建档率4.17%,乌海市维邦集贸市场建档率49.17%。要求三区市场监管局督查进口冷链食品经营单位落实好主体责任。落实好做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进口报关单、检验检疫证、商家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购货票据等7项资料的索证索票工作。进口冷链食品销售单位必须按照要求设立进口冷链食品专区、专柜,由专人进行销售,在专门销售区域显著位置明示产品为进口冷链食品并张贴“蒙冷链”追溯二维码,做好进出货台账记录。引导消费者通过扫码查询、购买、监督,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重点加强餐饮安全监管。严格监管大型聚集性餐饮活动,将全市23家大中型酒店确定为重点检查对象,落实“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全市所有大型聚集性活动全部停办”的指令,严防发生聚集性疫情感染扩散。与乌海市餐饮和饭店行业协会召开对接会议,研究行业协会防控疫情的措施办法。强化对网络外卖平台疫情防控监管,督促外卖骑手和员工积极完成疫苗接种,组织平台全员做了核酸检测,建立了员工健康台账。同时,还积极向餐饮服务单位宣传政府的纾困政策,收集上报了餐饮企业目前存在的10个方面的问题,支持帮助餐饮企业渡过难关。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