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警示
2019年 “五一”消费警示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3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市民将进入旅游、购物、聚餐等消费高峰,为提高消费者防范侵权意识,乌海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五一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增强防范意识,做到安全出游、理性购物、保留证据、谨防权益受损。

  第一,打折促销有门道,消费“陷阱”要防范。“五一”期间是商家促销的高峰期,不少商家为吸引消费者,往往推出“节日酬宾、降价”等优惠活动。在此提醒消费者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理智参与促销活动,避免受到误导,冲动购物。要考虑清楚是否真正需要此类商品或服务,不要因一时冲动或轻信商家宣传而把一些实用性不大、过时或低端技术产品带回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二是对于商家推出的如“买一赠一”等各类活动,要看清问清活动内容、期限、承诺范围,注意少数商家“先升后降”虚假打折的促销方式,提防打折、返券、赠送等各种“折扣”陷阱。警惕商家以“降价商品不许退换”为借口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降价商品享有同正常商品一样的售后服务保障。三是选购时要注重质量与安全,应选择证照齐全、信誉好、诚信度高的经营场所,游商小贩因流动性大,商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很难找到被投诉对象。

  第二,街头抽奖须谨慎,提高警惕避风险。节假日期间街头抽奖活动屡见不鲜,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运气好,会得到意外之财。在进行此类消费时,请消费者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看清活动类型。一般市民看到有“抽奖”“砸金蛋”的活动,都会认为是中奖之后免费领走奖品,殊不知类似的抽奖活动一般都需要先交付一定的费用之后才能抽奖。不仅如此,抽中的奖品也需要支付费用才能领走。例如今年3·15晚会曝光的珠宝首饰的抽奖营销,往往是抬高产品的价格,利用部分消费者喜欢占小便宜的心理,让消费者抽中大奖,爽快买单,实际支付的价格远远超出产品的价值。其次,询问商家信息,保留发票、收据等有效凭证。此类抽奖多为流动的商家,并且多在大型商场门口等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容易让市民误以为是商场或者运营商举办的抽奖活动。最后,再次提示各位市民,天上不会掉馅饼,见到此类活动,要做到不轻信、不盲从。

第三,餐饮消费保安全。眼下正是春末夏初,气温上升,消费者一定要注意饮食安全,就餐前要查看肉类、蔬菜是否新鲜,环境是否干净卫生,避免去无证摊贩、无证大排档等场所就餐。

  第四,外出旅游须当心。五一假期,不少市民会选择全家外出旅游度假,对于有外出旅游计划的消费者,在选择旅游项目时,不能只看营销宣传单,要了解旅行社的资质,选择旅行社时注意查看《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同时,要重视合同落实,应与旅行社签订正规书面的旅游合同。合同应对旅游的内容、行程安排、费用、交通、住宿、餐饮、退团、合同变更、双方权利义务进行约定。特别是自费项目和非自费项目一定要明确,谨防字面歧义。要当心旅行社擅自增加自费项目、缩减服务项目和强制购物等。不要盲目对比价格。在旅游过程中要多留神,最好不要购买名贵商品,对所谓的成本价、折中折保持警惕。

  第五,注意“老乡”陷阱。在一些景区,有商品销售人员会自称是游客的“老乡”,利用乡情推销劣质商品,或是抓住消费者想买当地特色商品的心理,将一些普通的茶叶、保健食品、金银珠宝等吹得神乎其神,最终导致消费者受骗。在购物或行车过程中,如遇碰瓷现象,要保持冷静,谢绝好心人的调停,及时报警。

消费者遇到消费纠纷或者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首先要保存好相关证据,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如无法达成解决协议时,应及时拨打当地消费者协会举报电话,也可向其他有关部门反映投诉。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